清新数读 | 苏世民书院里的发展中国家声音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是专门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持续提升全球领导力而精心设计的硕士学位项目。
2016年1月11日,期待许久的苏世民学者项目入选名单终于正式公布。今年7月,他们即将入住青瓦白墙的苏世民书院,世界上最富有激情、思想开放、富于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学者将在这里进行知识、文化与思想上的碰撞。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11位苏世民学者中,有36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学者的背景让他们来到清华的心愿又增添一条:用丰富的知识造福自己的国家和同胞。
这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们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Q1:他们从哪里来?
(注:此处中国数据仅计算大陆部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小编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学者们的国籍分布很广泛,共涉及5个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还不乏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真是五湖四海汇清华。这其中又以男性学者居多,约占80.6%,高于全部111名苏世民学者中约67.6%和发达国家75名学者中61.3%的男性比例。
Q2:他们都在关心些什么?
在11个月的学习中,苏世民学者除了要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多元思维为主旨的核心课程之外,还要在公共政策、经济管理、国际研究三个学术领域中选择其一进行深入研究。36位学者分别选择了哪个领域?
选择经济管理的学者最多,选择公共政策的人数紧随其后。这两个领域正是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及选择国际研究方向的发展中国家学者占六分之一(6/36),而来自发达国家的学者选择该方向的比例是三分之一(25/75),此处也可窥见发展中国家学者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与发达国家学者有所差异。
Q3:他们在思考些什么?
学者们丰富多彩的经历都让小编震惊,小编利用关键词检索发现了学者们思考的共通点。
苏世民学者项目面向全球选拔学业优秀、诚实正直、视野开阔、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领导潜质的青年人才,令其到清华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可见项目以大学走出的人才为培养主体,依托大学的学术力量和硬件设施实施培养,采用集开放式教学、师生互动交流、跨学科素质培养、生活服务配套于一体的书院式教学模式对大学教学模式进行全新探索。大学在该项目的地位毋庸置疑,难怪它会登顶“关键词中的关键词”。
CHINA(中国)——
在首批36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苏世民学者中,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学者占据15席。这一高比例的出现,是对中国当今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成果的肯定。以苏世民学者项目作为新起点,中国还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YOUTH & STUDENT(青春、学生)——
学者们的年龄集中在20~28岁之间,正处在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时期,年轻的他们已经在各自领域有所思考、有所追求。青年和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终身学习的目标现在才刚刚开始。
SOCIAL & ECONOMIC & SCIENCE(社会、经济、科学)——
这三个词出现在云图中,恰好反映了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入选者们关心社会生活与学术进步的方方面面。在书院的学习少不了不同背景、世界观和学术兴趣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新思想的萌发以及新的行为和评判准则的形成即在其中,对社会、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关心将使新的成果充满建设性。
INTERNATIONAL(国际化的)——
全球化浪潮下,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稀缺资源。而苏世民学者项目培养出的人才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并了解中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有志于为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未来领袖,为崛起中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着眼于教育,通过培养新型全球化人才以提升国际实力的策略正在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而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等议题也变得更引人关注。
苏世民学者项目是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尝试。“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则不仅以世界思维造福国内学术,新式学业标准同样在全世界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互动平台,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用最开阔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知识来体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提升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理解力。
苏世民学者项目亦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政治经济的主动实践。项目通过主动促成学者之间的沟通连接中国与国际社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多元文化,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为他们今后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和要求。
责编&排版:芮钰雅 ryy14@mails.tsinghua.edu.cn
————————————————